近(5)日,一項新研究分析了全球進度較快(至2020年11月初已啟動或宣布臨床三期試驗)的12款新冠疫苗。這項研究列出早期成果,也點出了結束COVID-19大流行需要克服的障礙。該研究刊登在《Viruses》。
研究分析的12款疫苗,以技術平台分為四種類型。
圖說:12款疫苗,分成四種技術平台。黑色方框內為疫苗之效力(圖片來源:原始論文)
論文共同作者Novateur Ventures創辦人暨常務董事Ali Ardakani說,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,全球共同努力開發COVID-19疫苗,並施打數百萬人,這是醫學史上空前的壯舉,也是疫苗研發的成功」。透過疫苗達成群體免疫,是幫助我們回到從前沒有限制、全球繁榮的關鍵角色。
屬於四種技術平台的新冠疫苗,以目標產品概況(Target Product Profile, TPP)分析五種項目。
共同作者Colin D. Funk說: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,十二個疫苗中有十個在不同國家已獲得某種形式的授權使用,是標誌性的成就。」
研究也列出未來想終結疫情的三大障礙。首先,我們知道真實的新冠病毒引發的抗體濃度可以維持數個月,但我們不知道疫苗的效力可以維持多久。是否需要每年重複施打疫苗?如果需要重複施打,特別是病毒載體疫苗,抗體會不會反而導向載體,導致疫苗失效?再來是,釐清免疫反應與臨床保護力之關聯,是一件重要但還沒達成的目標,對於促進未來新冠疫苗的開發和認證很重要。最後,世界各地迅速竄出多種突變病毒株,有些突變可能導致疫苗的效力降低。
此外,雖然論文沒有探討,但作者認為不可忽視,在一些國家,公眾對於施用疫苗的觀點與遵從,也是想達成群體免疫需克服的巨大障礙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news-medical.net/news/20210318/New-study-provides-comparative-analysis-of-twelve-COVID-19-vaccines.aspx
原始論文:https://www.mdpi.com/1999-4915/13/3/418
(編譯/劉馨香)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