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導/巫芝岳
今(4)日,波士頓著名加速器SmartLabs於南港展覽館一館,舉行新創公司showcase活動(StartUp Showcase),透過17家新創公司的介紹,展現台灣生醫新創的龐大能量。在「All Star Showcase」部分,由宇康生科、北醫大兆益生技、奈捷生技、博信生技,以及安邦生技率先登場。
SmartLabs是由科技部於去(2019)年底引進,並進駐於新竹生醫園區,SmartLabs也透過其全球的Global Launch Program,期望將更多新技術帶向成功。
SmartLabs CFO暨CBO Seth Taylor表示,SmartLabs期望透過提供多樣化的資源,例如與麻省理工學院(MIT)合作的訓練計畫(training program),來幫助這些新創團隊的價值得以展現,他也表示相當期待今日在醫材、治療與數位健康三大領域的新創,能夠展現各自的亮眼成績。
*宇康生科(APrevent)
2014年成立的宇康生科,研發的兩項產品分別為:用於治療聲帶麻痺的可調式咽喉植入物「VOIS」,和人工智慧語音轉換系統AiSpeak。
VOIS是專為第一型甲狀軟骨成形術(Type I Thyroplasty)設計的長期可調整咽喉植入物。這項植入物最大的特點,在於其尺寸可在手術後依病情變化微創調整,以改善聲帶閉合不佳,因此可做到接近客製化的效果。
而AiSpeak則是一項運用網際網路連結、機器學習、雲端運算及大數據資料庫等技術建構的語音轉換工具,是目前全球唯一商業化、可提供給構音障礙者使用的即時語音轉換系統。這項產品也與包括北醫、克里夫蘭醫學中心(Cleveland Clinic)等國內、外大型醫院合作開發,具有可不限詞句、儲存空間,且即時輸出的功能。
該系統也可提供多項應用延伸,如:AiSpeak Portal、AiSpeak Messenger、AiSpeak Device等。
*北醫大兆益生技(ATP Biopharm)
來自臺北醫學大學的兆益生技(ATP Biopharm),目前所開發的藥物MPT0G211,是市場第一個針對多發性骨髓瘤,且可口服的選擇性 HDAC6抑制劑。至今MPT0G211已完成多數的臨床前試驗,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提交美國FDA的臨床試驗案(IND)審查。
MPT0G211相較於目前諾華(Novartis)的Farydak (panobinostat)、Celgene/Acetylon的Ricolinostat (ACY-1215)和Citarinostat (ACY-241)等藥物,具有選擇性高、enzymatic HDAC抗體濃度較佳的優勢。
此外,兆益表示,MPT0G211也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具有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潛力,未來兆益生技也會持續往該領域研發。
*奈捷生技(Instant NanoBiosensors)
奈捷生技(Instant NanoBiosensors)結合光纖、微流體技術,開發「光纖微流體奈米晶片技術」,可將實驗室複雜的免疫分析及檢測等精簡至極少步驟,應用於各式研究及臨床。
IN-Chip是奈捷世界首創的新型檢測晶片,解決繁瑣光學、幫浦流道的問題,結合了光纖、微流體、奈米微粒三種尖端技術,能夠節省過去像是ELISA(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)這類技術中,實驗費時、誤差較大、步驟繁瑣等問題。
科學家可先在自己的實驗室裡,透過光感測生物指標檢測儀充分獲得生物標誌物的完整分析資訊,取得IN-Ab抗體定位,來加速後續研發與診斷應用。
奈捷也是德國默克(Merck)今年唯一的亞洲新創合作夥伴;近期期望尋找潛在投資人,以及美國的策略性合作夥伴(藥廠、檢測技術商等)。
*博信生技(TRUST Bio-sonic)
博信生技(TRUST Bio-sonic)專注於開發國內少見的超音波顯影劑,其產品TBS-002目前7月剛完成臨床I/II期試驗,透過微氣泡(micro bubble)輔助,其核心技術「超音波藥物輸送系統」(UDDS),是利用磷脂質微氣泡天生的物理特性來包覆疏水性藥物;當這些富含藥物的微氣泡受到高能量治療超音波照射後,即可在標定的區域內破裂並進行藥物釋放。
醫學診斷上,電腦斷層掃描(CT)及核磁共振造影(MRI)中,都需要各自的顯影劑,但目前臨床最常使用、成本低的超音波,若加上顯影劑輔助,可以大幅提高影像的清晰度。
成份為碳氟化合物的TBS-002,比起CT/MRI顯影劑更為安全,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也能適用。王中信指出,這項技術在腫瘤診斷中具有相當大的潛力,像是在燒灼治療的過程中,醫師就能同步透過精準的超音波掃描來確定腫瘤情況。
*安邦生技(Anbogen Therapeutics)
去(2019)年4月成立的安邦生技(Anbogen Therapeutics),目前主力發展的ABT-101,是一項針對具HER2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治療(該突變佔NSCLC病人中的2-3%)的候選藥物。
安邦執行長徐祖安表示,根據臨床前研究,這項候選藥物的安全性和效用都相當突出,且預期能夠比多項競爭對手,包括武田製藥(Takeda)的TAK 788、百靈佳殷格翰(Boehringer-Ingelheim)的afatinib等藥物,具有更佳的療效和安全性。
安邦目前正在申請ABT-101的臺灣、美國IND中,預期近期可完成申請,並在明年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;之後若順利,最快可在2025年提交針對HER2 e20i適應症的NDA。
除了ABT-101外,安邦另兩項臨床前階段的研發藥物分別為:針對KRAS突變(佔所有NSCLC病人25%)的ABT-201,以及針對另一標靶的ABT-301。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