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Science》:發現SARS、MERS-CoV、新冠病毒常見弱點(圖片來自網路)
2020.10.16 環球生技雜誌 / 記者 劉端雅 編譯
美國時間15日,一項來自6個國家共14個頂尖機構的國際研究指出,三種致命的冠狀病毒(SARS-CoV-2、SARS-CoV-1、MERS-CoV)之間存在常見的弱點,例如頻繁劫持細胞途徑,這可能促成具有希望的標靶,為廣泛的冠狀病毒提出抑制方法。該研究刊登在《Science》。
這項研究確定了冠狀病毒之間的共性,並標示出幾個共同的細胞過程(cellular processes)和蛋白質標靶,這些標靶應考慮為現行和未來大流行干預療法的目標。
該研究跨6個國家共14個頂尖機構,約200名研究人員共同合作,由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(Georgia State University)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微生物病原學教授Christopher Basler所領導。
先前的研究已經識別出300多種宿主細胞蛋白質,這些可以與SARS-CoV-2蛋白質相互作用。在這項新研究中,Basler實驗室篩選了每種能改變病毒生長能力的宿主細胞蛋白質。
喬治亞科研聯盟(Georgia Research Alliance)的微生物病原學學者Basler指出,研究鑑定了至少20個宿主基因,這些蛋白質的產品顯著改變了受感染細胞產生的病毒量。
這些蛋白質可作為干預療法的潛在標靶,例如,如果細胞蛋白是病毒生長所需的,這樣抑制細胞蛋白的藥物,應可緩慢感染速度。
這項跨學科的全球性研究,也分析了約74萬名SARS-CoV-2患者的病歷,以確定具有潛力經批准的療法,這有助快速部署以治療 COVID-19 。
該研究由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(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,NIMH)、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(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,NIAID)等資助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sciencedaily.com/releases/2020/10/201015101816.htm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