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(30)日,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本日再度無新增確診案例,已連續5天無確診、18天無新增本土病例,目前國內累積確診人數為429例,累計死亡人數為6名,322例解除隔離。衛福部也呼籲民眾響應「防疫新生活運動」,在即將來臨的五一連假,仍須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並維持適當社交距離並配戴口罩。
今(30)日,由科技部補助臺大全幅健康照護子中心主辦的《TAIWAN is Helping :全方位AI x防疫線上論壇》,邀請多位防疫與病毒專家分享此次臺灣對抗COVID-19的經驗與觀點。
圖策智能(Graphen)林清詠分享,如何利用人工智慧工具監控COVID-19病毒演化。3月中旬,林清詠即透過AI數據分析工具繪製「COVID-19基因演化路徑分析」,目前已完成全球超過12,294病毒株基因序列比對。
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莊曜宇呼籲,除了進行新冠病毒本身的基因定序外,應更加重視「宿主的基因定序」,才能清楚了解為何傳播有個體差異性,亦可用於老藥新用的研究或是能更進一步新冠肺炎感染、疾病上的生物資訊。
今(30)日,由科技部補助臺灣全幅健康照護子中心主辦的《TAIWAN is Helping :全方位AI x防疫線上論壇》,其中邀請了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博士、臺灣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學會理事長蔡甫昌教授,分享防疫策略和醫學倫理。
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,臺灣應及早考慮執行「血清檢查監視計畫」;北醫大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李友專認為,目前臺灣的《通訊診察治療辦法》仍有進步空間;工研院生醫所精準醫療診斷指引技術組組長陳廷碩則表示,臺灣目前雖然採取類似美國EUA的方式放寬檢測IVD限制,但業者仍需克服檢體困難、關鍵零組件全球搶貨的挑戰。
《美國》Gilead 抗新冠藥remdesivir臨床獲正面積極結果
美國時間29日,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(NIAID)的主任Anthony Fauci在白宮會議上指出,吉利德(Gilead Sciences, Inc.,台灣分公司為吉立亞醫藥有限公司)的實驗性藥物瑞德西韋(remdesivir)對新冠肺炎(COVID-19)患者的治療比標準治療更能有顯著的正面積極效果。好消息使道瓊工業指數29日收盤大漲532.31點,漲幅2.21%。
《美國》FDA批准50項檢測緊急使用授權(EUA)
截至目前為止,美國FDA已經和超過380家提出EUA申請的檢測業者共同商討,並且有50項EUA已獲核准。此外,22項獲批的檢測已被納入EUA高複雜性分子基礎實驗室檢測(LDTs)授權書中,共有超過230間實驗室獲准進行LDTs。
中國一份最近的研究指出,COVID-19的感染率在成人和孩童的感染率相近,但男性出現急症(severe symptoms)的比率較高。此外該研究也再次強調,接觸史追蹤是追溯人傳人傳染途徑最重要的環節之一。
近(29)日,Novacyt報導指出位於英國的分子診斷部門Primerdesign目前正在向100多個國家地區提供測試,最近一次在馬來西亞和厄瓜多爾都獲得批准。它預期將製造能力提高到每月800萬次測試。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