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.04.23 環球生技雜誌 / 記者 王棋祺 編譯
近(22)日,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(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,UIC)的研究人員報告指出,與未罹患憂鬱症的個體相比,在憂鬱症的個體中,脂膜筏(lipid rafts)中未修飾的微管蛋白(tubulin)含量增加。這篇研究已經發表在《Neuroscience》上。
先前的研究表明,憂鬱症個體的脂膜筏中存在高水平的Gs alpha,而在這些脂膜筏中Gs alpha失去了效力。在使用抗憂鬱症藥治療後或在使用了針對組蛋白脫乙酰基酶6(HDAC-6)的藥物抑制劑後,Gs alpha從脂膜筏中被移出。HDAC-6是一種可從微管蛋白中去除修飾的酶,也暗示了去修飾的微管蛋白在憂鬱症中的作用。
微管蛋白是為細胞提供結構的蛋白質複合物的一部分。這種複合物還與一種叫做Gs alpha的特殊蛋白質有關,Gs alpha是G protein的一種,用於傳遞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的訊號分子。
UIC醫學院的生理學和精神病學教授Mark Rasenick及其同事分析了患有和不患有憂鬱症的個案死後的腦組織,以確定修飾的微管蛋白的位置和程度。與未罹患憂鬱症的組別相比,罹患憂鬱症的組別的脂膜筏中都發現了較少的修飾微管蛋白。
根據Rasenick的研究,數據表明微管蛋白的乙酰化程度降低可能在憂鬱症中將Gs alpha應用於脂膜筏時至關重要。抗憂鬱症藥物逆轉了這一過程,使Gs alpha和激活它的神經遞質發揮了更充分的功能。
由Rasenick創建的公司PAX Neuroscience Inc.研究了Gs alpha是如何成為血液細胞中的診斷性生物標誌物,以識別患有憂鬱症的人。現在,該公司將探索與微管蛋白相關的憂鬱症治療和診斷方法。這可能會增加新的治療方法並創建診斷平台,從而在短短幾天內確定抗憂鬱症藥是否有效。
參考資料:https://bioengineer.org/a-biological-mechanism-for-depression/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