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新增10例確診,皆為境外移入,單日確診人數連三天創新高。亞洲19國、東歐1國、美國3州旅遊警示19日起升至第三級;三級警示區域之外國人入境將取消免簽制度,須經外館申請才得以入境,入境後執行14天居家檢疫。
美國時間16日,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旗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(NIAID)宣布,全球首個針對新冠肺炎的疫苗人體臨床試驗已在西雅圖展開,首位參與者已接受注射,合作研發的公司Moderna股價也因此大漲24.4%。
新冠病毒(COVID-19)疫情在全球持續升溫,據外媒16日報導,歐美許多醫療新創公司紛紛推出防疫app和軟體,除了各式遠距照護軟體外,還包括讓醫師不用直接接觸患者,即能診斷症狀的智慧型工具。
近(14)日,根據一份公開的論文指出,2月在美國進入臨床試驗的瑞德西韋(remdesivir),前12名接受治療的新冠病毒肺炎(COVID-19)患者中,有3位在接受治療後康復,但報告中顯示患者在治療時,有胃腸道症狀副作用產生,甚至血液中肝酶(Liver enzyme)濃度有上升跡象。
美國時間16日,微軟(Microsoft)發布了一個新的Bing互動式地圖,可提供關於新冠肺炎(COVID-19)傳播的資訊,該地圖會顯示每個國家/地區的確診數量,並按照正在患病的案例(Active cases)、已康復案例(Recovered cases)和死亡案例(Fatal cases)的數量進行細分。同時,可以查看美國各州的詳細資訊,也能點選單個國家/地區,將提供相關新聞報導和影片的連結。
隨著COVID-19全球疫情日趨嚴重,全球許多產學研機構都投入療法研發。除了小分子藥或抗體療法,現在癌症化療藥、幹細胞療法也蓄勢待發。近日,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(Cleveland Clinic)宣布找出了三種癌症藥組合;澳洲再生醫學公司Mesoblast也宣布,將其幹細胞先導產品候選Ryoncil投入COVID-19的肺炎治療研發中。
《美國》Google攜美展開11項新冠肺炎計畫 架設專網、捐5550萬美元、建立檢測網站
美國時間16日,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與美國聯邦政府攜手創建新冠肺炎的專門網站,透過Google下的所有平台,包含YouTube、Google Map、Google Play等,以傳播正確的知識,啟動了11項與新冠肺炎的相關舉措,包含增加在家工作、遠距學習管道,並捐款共高達5550萬美元,提出公益廣告計畫、建立新冠肺炎風險檢測網站
近(13)日,歐洲藥品管理局(EMA)宣布,將為開發新型冠狀病毒(COVID-19)潛在療法或疫苗的製藥商,提供免費的科學諮詢,包括初步非正式的意見和回饋。
16、17日,包括歐盟申根國、加拿大、馬來西亞、俄羅斯等國街宣布全境封鎖的禁令,各國初步宣布的封鎖時間,段至馬來西亞的19天,長至俄羅斯到5月1日止。禁令幾乎一律禁止非本國國籍人民入境;歐盟則關閉所有申根區邊界至少1個月,除了歐盟公民以外,旅客皆禁止入境歐盟。
Chrome: https://www.google.com/chrome/browser/desktop/index.html